傾聽、正視身體所傳達的訊息並記錄下來,透過日記來釐清自己的想法與感受。
把照顧自己放在優先地位,與伴侶聯繫交流,安排時間來實踐許久以前拋諸腦後的目標與夢想……
當你改變的不只是看待生命中壓力源的方式,而是改變如何看待生命本身、如何看待你自己,那你就更有機會全面地扭轉健康狀態。
摘錄自《#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》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,早安:
延續昨天的「自我」議題,我們有沒有可能改變「自我」或相關神經網絡呢?
這一篇所提到的方法,基本上就是深度的內省。對內,對自己有新的認識;對外,願意用不同的方式回應這個世界。
「自我」的本質,也是無常。我們的行為,正不斷形塑我們自己,我們不斷變成新的自己,我們也不斷調整看待自己的角度……
當回到根源,那些組成「自我」的信念、慣性,像漣漪往外擴散,最後影響了健康。祝願您,能認識自我,並且跟它培養好關係!
.
ps.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20440724638912/videos/466001611099283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【文/ 傑佛瑞.雷迪格】
米瑞曾對我說:「感知創造思想,進而創造感受。」
我們感知、詮釋世界(包括我們自己、他人、事件等)的方式決定我們體驗、記憶世界的方式,決定我們身處其中時的感受,最終更影響到自身生物方面的反應,這樣的影響層層遞進,直達細胞。我們之前提過要改變對壓力的態度,把威脅壓力調整為挑戰壓力,也說明過這對身體的生物狀態有何影響。而我這裡要談的是把相同的概念提升到下一層次。當你改變的不只是看待生命中壓力源的方式,而是改變如何看待生命本身、如何看待你自己,那你就更有機會全面地扭轉健康狀態。
那我們該如何脫離過去的預設模式,改變自己的感知方式?
很簡單,我們可以從經驗開始。要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周遭世界,基本的第一步通常是嘗試新事物。從某方面來說,脫離慣常的作息可以讓你從新的環境脈絡中看見自己,藉此你可以自然而然地挑戰你對於自身的認知,對你的本質與能力提出挑戰。有些人透過靜坐、瑜伽來脫離DMN,有些人出門旅行,而我一直很看重教育和追求新體驗及新的思考方式,未來也將是如此。脫離DMN的方法多不勝數,不過不是有新體驗就夠了,你要能從中獲得啟發,你必須主動以實際的方式將這些新發現融入生活中。如果米瑞沒有依據自己的新信念來調整日常生活,那她的夢和新信念就只會是逐漸消逝的記憶。經歷過自癒的患者打破預設模式,跳脫過去經驗刻下的「溝槽」,以全新的方式看見、感受自己,然後努力將這份啟發融入生活中。
對米瑞來說,這個過程是由夢境所催化發生,但夢不是我們能控制的,你無法強迫自己做充滿啟發的夢。有些經驗是無法強求或計畫的,但你可以自問一些問題,重新認識自己,例如:我的故事是什麼?我怎麼對自己說明自己的故事?別人又是怎麼說這個故事?這些故事哪裡說對了,哪裡又說錯了?
你也應該對這類經驗保持開放的心胸,當機會來臨時要能盡量把握。米瑞沒有對自己潛意識所要傳達的訊息置之不理。你的潛意識、身體、免疫系統是否正試圖呼喚你的注意?米瑞注意到了,她學會傾聽、正視身體所傳達的訊息並記錄下來,透過日記來釐清自己的想法與感受。米瑞在很根本的面向上抱持開放的心胸,願意重新評估自己的一些根本認知,包括自己的本質和生命的目的。
然後,很重要的是,她把所獲得的啟發應用到日常生活中。她開始把照顧自己放在優先地位,與伴侶聯繫交流,安排時間來實踐許久以前拋諸腦後的目標與夢想,過去的她把事業「成功」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。和茱妮普、珍等許多人一樣,米瑞治癒自己的身分認同並重新認識自己,這讓她有機會重寫過去恪守的原則。她表示這段時間「徹底改變一生」。
也許這些經歷顯著康復的人找出方法,挖掘出關於自己的認知──這是許久以前就銘刻在鋼鐵之上的概念,並想辦法重新熔鑄。他們還是同樣的自己,只不過拋開了別人告訴他們的故事,修補內化的創傷,放下所背負的壓力源與負擔,翻出埋藏在這一切之下的真實自己。他們找出跳脫DMN的方法,並以全新的角度看待、體驗自己與世界。
全新的你會怎麼看待這個世界?哪些事是你的優先事項?你會做出什麼生活改變來降低壓力、提升快樂感?面對壓力荷爾蒙與其對細胞的影響,你全新的身體會如何因應?全新的你要深層而全面地維持副交感神經模式會有多順利?
當我們深入挖掘這些醫師還不了解或無法解釋的緩解案例,我們發現身分認同與免疫系統之間有非常強烈的連結。也許,在層層表象、各種「應該」、被賦予的期望、你為自己與世界戴上的各種面具及角色之下,你在最真誠的層次上有多認識自己,這才是決定身體「土壤」健康狀態的因素。因為來自深處核心身分認同所發出的漣漪會往外擴散,影響一切,包括你的思考、感受與看待自己的方式,例如是否為自己空出時間;是否活動身體、走到戶外、深呼吸;是否注重攝取的食物品質;身體啟動壓力反應的方式、時機與頻率;傾洩而出的壓力荷爾蒙量;特定細胞對於大量荷爾蒙的反應模式。
.
《#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》
為什麼有些人的病自己會好,其他人卻不行?哈佛醫院權威逾15年研究,解開啟動人體自癒力的4大關鍵,癌症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憂鬱症……都可以不「藥」而癒!
博客來|https://reurl.cc/v1YQAe
金石堂|https://reurl.cc/4mKLOv
誠品|https://reurl.cc/Xk1Ab0
讀冊|https://reurl.cc/VXAYvY
皇冠文化集團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rownbook
.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